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 >

“等差数列”一课的

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由a1, d , n ,an“知三求一”,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3)通过作等差数列的图像,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应用,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重、难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结构:   一般数列定义    通项公式法     

                          

递推公式法

等差数列 表示法                   应用

图示法

性质           列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察下列数列:

1,2,3,4,……;(军训时某排同学报数)   ①

10000,9000,8000,7000,……;(温州市房价平均每月每平方下跌的价位)②

2,2,2,2,…… ;(坐38路公交车的车费)③

问题:上述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会发现很多规律,如都是整数,再举几个非整数等差数列例子让学生观察)

规律: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引出等差数列。

(二)新课讲解:

1.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表示。

问题:(a)能否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或 .

(b)例 1: 观察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1)1,-1,1,-1,…

 ( 2 ) 1 , 2 , 4 , 6 , 8 , 10 , …

意在强调定义中“同一个常数”

(c)例2:求上述三个数列的公差;公差d可取哪些值?d>0,d=0,d<0时,数列有什么特点

(d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整数分数分类,再举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观察d的分类对数列的影

响)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 数列)的单调性: 为递增数列, 为常数列,  为递减数列。

例3:求等差数列13,8,3,-2,…的第5项。第89项呢?

放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求a89,从中找出合适的方法,如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累加法,然

后引出求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 ,求 .

          (1)由递推公式利用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 , , ,……

∴ , , ,……

所以,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验证n=1时成立)。

           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方法,不能代替严格证明。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

(2)累加法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让学生体验推导过程。(验证n=1时成立)

3.例题及练习:

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追问 :(1)-232是否为例3等差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2页,当前第112

  (2)此数列中有多少项 属于区间[-100,0] ?


法一:求出a1 ,d,借助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20。

法二:求出d ,a20=a5+15d=a12+8d

在例4基础上,启发学生猜想证明

练习: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1cm,最低一级宽119cm,中间还有3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请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观察图像特征。

思考:an是关于n的一次式,是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什么条件?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公式的应用,有些应试教育的味道。有时抢学生的回答,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氛围不好。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出乎设计的意料时,应该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