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 >

颐和园仁寿殿导游词3篇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下面是皮皮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颐和园仁寿殿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颐和园仁寿殿导游词范文1:

去颐和园游玩,了解他的历史故事总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颐和园一个比较重要的景区——颐和园仁寿殿,据说那是帝后夏天到颐和园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

慈禧“垂帘听政”后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在颐和园仁寿殿大殿的后壁,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

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看来这颐和园仁寿殿还是小有故事的哦,你是不是也想亲自去看一看了!

颐和园仁寿殿导游词范文2:

进仁寿门是仁寿殿院落,而迎面却是一块高丈余的湖石挡住了视线,此石称“寿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万钟勺园中的珍物,光绪年间移至此地,成为仁寿殿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寿星石后,庭院正中是一只铜质异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身鳞甲,造型别致,这就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此麒麟原为圆明园之物,后迁至此。原为一对,其一被毁,此只麒麟前腿亦带伤痕。庭院中还对称排列了四块石峰(原在圆明园内,后移至此),被称为“四季石”,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石上镌刻着乾隆五年题写的御制诗文,极为古朴有趣。此四块太湖石与寿星石合称为“峰虚五老”,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

宽敞的院落内坐西朝东有正殿七间,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同紫禁城的宫殿一样,仁寿殿规模宏伟,气派雍容。门、柱、窗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严的气氛。大殿以朴素的青灰瓦代替华丽的琉璃瓦,并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山石,以求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仁寿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凤、铜缸和四个乾隆朝的鼎炉,用来烘托皇帝那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气势。

仁寿殿的前身名勤政殿,乾隆皇帝规定:凡御苑中临朝的正殿一律称作勤政殿,用意是游苑不忘勤理政务。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取孔子《论语·雍也》中的“仁者寿”一语,改用今名。仁寿殿内,正中为一座平台,三面设有雕造精美的木栏台阶。平台中间设置宝座、御案、掌扇。宝座后面是一座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是以紫檀木为框架,并雕以九龙,屏心为玻璃镜,镜面上有226钟不同写法的“寿”字。平台周围有凤凰、甪端(独角兽,能“通四夷”故常在君主左右,象征八方来朝,实际用途是香炉)、鹤灯、鼎炉、龙抱柱等配套的景泰蓝制品,完全是一派金銮殿的气派。

大殿内南北两侧的暖阁,是上朝时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壁上悬挂的大“寿”字,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百蝠捧寿”。有时,也会在这里召见大臣,光绪皇帝就曾在左侧暖阁里召见过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清漪园时是北宫门)。东宫门为五间,三明两暗,大门上方悬挂的“颐和园”牌匾,是清光绪帝手书。“颐和”为颐养精神、心情平和之意。匾上镌刻五方印章,分别是“光绪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丽日春长”。虽然是光绪御笔,但是,匾上的印章,上方正中却是慈禧的印章“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两侧则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而堂堂一个皇帝的印章却窝窝囊囊的置于匾的右侧,可怜啊!

台阶正中嵌砌的云龙石,雕有双龙戏珠图案,工艺精美,系圆明园安佑宫的遗物。门前两侧,一对铜制猛狮蹲踞在汉白玉雕的须弥座上,守护着颐和园。左为雄狮,称狮子滚绣球;右为雌狮,前爪下一小狮,称“太师少师”。

东宫门外南侧的小卖部和北侧的售票处,原为清代的朝房和銮仪卫侍卫值班处。东宫门内甬道两侧古柏夹荫,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边柱两侧连着红墙,此门为仁寿门。仁寿门是颐和园宫廷区的二重门,门上的匾额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门前两侧的配殿为南、北朝房,旧称南北九卿房。原是清代九卿六部的值房,为清代军机阁部办公的地方。

颐和园仁寿殿导游词范文3:

仁寿殿在清漪园时期成为勤政殿,乾隆之意是游览皇家苑囿之时不忘政务。1860年勤政殿被焚毁,1886年慈禧重新修建,改名仁寿殿,意为仁者寿,慈禧在此垂帘听政。

勤政殿原来为九开间大殿(大殿在张廷彦的《庆典图》里是九开间),颐和园时期改为七开间,规模明显缩小了(很可能是张廷彦绘画错误)。另外1886年慈禧将摩尔根园(现在的北京大学内)的寿星石移来,正好作为仁寿门内的影壁,寿星石也和仁寿殿寓意相同都是寿。由于摩尔根园明代是“石痴”米万钟的宅院,后康熙改为弘雅园,乾隆时期赐给和珅改为淑春园,和珅倒台后又改为了摩尔根园。所以此寿星石到底是勺园主人之物还是后来其他主人之物已经无从考察,只好戏说此石原来为“石痴”米万钟所有了。

另外仁寿殿前还有一尊铜麒麟和四块儿太湖石,太湖石和铜麒麟均是圆明园遗物,是1937年从圆明园遗址移来,麒麟原是长春园二宫门前的遗物,四块儿太湖石是圆明园水木明瑟之物,名曰四季石,现在西南角的太湖石上还有乾隆九年(1744年)的题诗,1744年清漪园还未建设(1750年开始建设的)。

铜麒麟运来时俩只前腿损坏失踪,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新补修上的,现在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腿的接痕。